全球華人旅拍大賽評委|潘毅桓:拍攝是有劇本的,你的角色是誰?
2019-08-05
「拍攝,是有劇本的。到達現場,你要不停思考你的角色是甚麼?你要映射甚麼?那是一套visual storytelling(視覺敍事)的概念。」
——攝影師潘毅桓(Thomas)
中國,神農架。Photo credit: 潘毅桓
▌手持攝影器材的你,掌握了紀錄真相的力量。你所拍攝的照片,在傳遞著怎樣的訊息?一張照片,蘊涵著何等沉重的情節、或者生命中輕如鴻毛的小事?
潘毅桓Thomas Phoon,馬來西亞籍華裔攝影師,英國皇家攝影協會及馬來西亞攝影家協會碩學會士,先後3次獲得美國權威黑白攝影雜誌聚光燈大獎(Black & White Magazine Portfolio Contest Spotlight Award),以及多項國際攝影大賽獎項。現時,他是日本富士相機Fujifilm的品牌代言人。
「比起表象的『靚』,我更重視你的作品訊息有多精彩。」
「對於拍攝,我不太重視形式上的美,我重視的是內容上的美。構圖、光暗、色彩、景色……這些都是身為攝影師的一種潛意識、深入骨髓的本能反射。然而我想知道的是——你有甚麼想告訴我?」
2013年,Thomas偶爾於社交媒體臉書上發現一輯柬埔寨的鐵路作品。鐵路,寄託著Thomas童年時期的美好往事,他懷揣著好奇與一探究竟的精神,聯絡上該輯作品的拍攝者——Miller,意外獲得對方欣然答應充當柬埔寨嚮導,因緣際會之下,開展了他與柬埔寨的攝影緣分。至今,他還有關於柬埔寨的尚未發表、有待完整的數個攝影項目。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踏入柬埔寨首都金邊的第一天,Thomas一行三人經過金碧輝煌的皇宮、展示著勞斯萊斯頂級汽車的高檔車行、再越過一堵石牆後,到達他們的拍攝主題——火車鐵路與旁邊的貧民窟。
富裕與貧窮,在這個國家竟然毫不掩飾地張揚於大街上,就在一牆之隔的距離,Thomas目睹世上最貧困、最落後的社區之一,它坐落於美輪美奐的市中心一旁,沉默訴說著世界的荒謬。當地貧困戶有些孩子沒有鞋子穿,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衣衫,生活條件十分不理想。然而,他想說的故事,都不是這些……
「垃圾堆、爛屋、孩子隨街便溺、衣衫襤褸,這些影像,我都有拍到……不過,它們並非這系列的重點。我的選材雖然是貧民窟、落後地區,不過,我所表達的是當時的體驗:他們的正面、積極,與當地人寄託予孩子身上的希望。」
最後,是人的笑容、孩子的畫面,出現得最多在這個《邊緣一族》的系列之中。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花時間去溝通、看清楚他們的生活,這是人文紀實攝影師該走的道路。」
在柬埔寨拍攝的這個系列《邊緣一族》中,Thomas花了2年時間,總共到訪過當地5次。有兩個令Thomas銘記至今、溫暖人心的場面,讓他至今仍然未能忘懷,久久迴盪心間。
結束第一次攝影後,Thomas整理取材所得,總結出故事方向、並反覆審視所得照片,認真計劃第二次前往當地取材的方向與內容。相隔數月,Thomas第二次踏入柬埔寨。
Thomas剛一踏入路口,幾位孩子就率先目睹他的身影,於是連同其他小孩一擁而上,歡快地朝向他跑過來,他們歡喜的神情彷彿在問:「是你嗎,你又來拍照嗎?」
「那一刻我感動得幾乎流下眼淚,當下湧上心頭的溫暖是沒法用言語表達的。原來人與人之間,可以這麼和諧、這麼溫暖」,Thomas回憶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Harvest Beet,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第二次到訪當地取材正值聖誕節,平安夜當天,Thomas得知貧民窟裡有一戶基督教信仰的家庭,卻因無法負擔車費,孩子們沒法到教堂度過聖誕夜。於是,Thomas主動提議免費載那家孩子們到附近的教堂,順便請他們吃過晚餐後再接送他們回來。因為連日來的信任,孩子爸爸爽快答應,約定很快就達成了。怎料當晚卻罕見地大塞車,Thomas只好提著快餐店的外賣趕回村子,但當時卻已經比約定時間遲了兩個小時。雖然教堂已經去不成,但孩子們仍然歡笑迎接沒有失約的Thomas,「當時,那位父親本已經在煮飯了,但當他看見了我,臉上露出一種很感動、想哭不哭的神情,令人很動容。他當時的激動目光也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印象很深刻。」
每天日出,Thomas便從下榻處來到貧民窟,他靜靜地觀察、等待,時而坐在一旁觀察當地人照顧孩子的光景,時而把相機遞給好奇的孩子們看,逗得他們眉開眼笑。偶爾,他會光顧路邊商販,購買小食贈予當地孩子。下午來臨,他就跟稍作休息的大人淺談一會兒,問候他們的名字,而對方則會遞上咖啡一杯,或是粗糙點心,作為交朋友的訊號,直至夜幕降臨才離開,每天如是。
一張張平實、自然的照片,就在每一段平等相處的時光、每一次善意的對待,緩慢、不經意地形成。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Child Laborer,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從每個incident(事件)開始,聚焦到一個你想拍的故事。」
Thomas 2018年的作品系列《茶館裡的穿越》,拍攝成都彭鎮的百年老茶館——觀音閣。黑白照沒有太多誘人的濃煙漓漫,也沒有過份煽動人心的老人皺紋,這個故事,根據Thomas的說法是:當初就是想去看一看,看清楚這個大家都來拍的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為甚麼《茶館裡的穿越》系列中,都沒有一張照片拍攝觀音閣外面的風景呢?」
「因為觀音閣的外面就有先進的大廈、對面是正在進行裝潢改建的店鋪、觀音閣門口附近還有兩輛先進的車輛……。」
《茶館裡的穿越》,Photo credit: 潘毅桓
凌晨四點,Thomas從下榻的地方來到茶館準備一天的拍攝,來晚了,就開始吵,而即使是天未亮的晨早,也不是沒有攝影師,但只有零星一、兩位,「那環境的確很好拍。」Thomas說。
亂中有序、方方正正的的竹桌椅、泥地被踩出了反光又圓滑的粗大紋路,上世紀的老虎灶、竹片籬笆牆,還有拍不進畫面的四川話與茶香。Thomas一看,果真如傳聞一般:很多元素。
再看看灶爐後煮茶的老闆,欸!?是個壯漢,載著耳筒,鴨舌帽子反著載,耳筒線就擱在老舊的圍裙上。於是,第一天的incident(事件)就是壯漢老闆和鎮上年老的茶客。後來,他還看見有年輕一輩使用智能電話、牆上有一個西洋味道的時鐘,就掛在「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海報旁。
「你當然需要research(資料蒐集),那是一個劇本,有了這個storyline(故事情節),你就拿著這些資料走到現場;憑你的觀察、思考,和深刻的感受,你會變出另一個故事。或許,那也還不是你最後的故事,過程中,你會不斷在被啟發,故事不斷延伸,於是你最後會有一個很完整的思維,訴說著你自己的故事。」Thomas說。
《茶館裡的穿越》,Photo credit: 潘毅桓
《茶館裡的穿越》,Photo credit: 潘毅桓
當初,成都的觀音閣是Thomas與友人的攝影之旅其中一站,友人說「逗留一個上午」,他則說「至少要三、四天吧」。
從一堆離地、遙遠的資料,到一個貼地、聚焦的劇本,當中充實了作為人文紀實攝影師的每一個銳利視角,還有他的個人價值觀。
《茶館裡的穿越》是一個沒有結論的系列,Thomas想,這裡會不會以前是一個正經的、議論時政的場所?成都的發展如何影響這間百年老茶館?有位老人在秀他年輕當兵時獲軍隊頒發的獎牌,他的故事跟老茶館的故事有沒有重疊的部份?
最後,Thomas說,影像如文字,選甚麼元素就映射甚麼樣的價值觀,這就他所走的視覺敍事路線。
中國,小東江。Photo credit: 潘毅桓
「桂林有魚鷹、蒙古有萬馬奔騰……甚至挪威有北極光,去得到,你就拍得到。」
作為第三屆全球華人旅拍大賽的評委之一,Thomas也提到了對一張照片的要求。
「作為評審,我當然必須以比賽準則、大會提供的方向為標準。」他頓一下,繼續說:「但作為攝影師,我對自己的照片、旅拍的照片,是有一些個人想法的。」
他繼續說:「旅行,你可以是一位tourist,一位旅遊者,走走拍拍、吃喝玩樂,自由行也好、團友也好,或是背包客也好;然而你也可以是一位traveller,旅行家,去看清楚人家的生活、感受人家生活的地方。」
兩年前,Thomas來到香港,他拍攝香港入夜後的老人:有些在老街開著小鋪的老人,支持著老店營運,好讓熟悉的左鄰右里有個地方聚首,還有一些無所事事的悠閒老人,也有些正在拼搏工作的老人……當然,還有撿拾紙皮、睡進籠屋的貧困戶老人。香港的老人寫照,豐富精彩而且充滿生活感,映射出香港的一個世紀。
香港。Photo credit: 潘毅桓
香港。Photo credit: 潘毅桓
「你拍了一張很美的照片,然後呢?你想告訴我甚麼?你有甚麼個人的觀點在裡面?」去年,他跟友人一起到北京上攝影課,順道去了一趟蒙古。萬馬奔騰、牧民在塵土飛揚的大地上飛馳的氣勢,他也嘆為觀止。然而,他去拍了些不一樣的東西——那些「擺拍模特」真實的一面。「我去拍一隻馬、一個人,一棵樹,大家都知道那萬馬奔騰的場面是擺拍,於是我更有興趣去拍牧人和馬匹單獨時候的樣子,即那些「擺拍模特」的另外一面。」
內蒙古。Photo credit: 潘毅桓
內蒙古。Photo credit: 潘毅桓
他提出:「桂林有魚鷹、蒙古有萬馬奔騰……甚至挪威有北極光,去得到,你就拍得到。所以我更重視照片訊息有多精彩,而不是那個場面有多精彩。」
構圖可以模仿、光線可以等候,作為一位堅守著人文紀實路線的攝影師,他認為「代表當地、代表自己的想法」就是照片的靈魂。
旅攝Travel photography,它只是一個詞,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誰,你來到異國的身份是甚麼。
【潘毅桓部分作品】
馬來西亞,瓜拉雪蘭莪。Photo credit: 潘毅桓
馬來西亞,布城水庫。Photo credit: 潘毅桓
馬來西亞,登嘉樓。Photo credit: 潘毅桓
中國,小東江。Photo credit: 潘毅桓
中國,台灣野柳。Photo credit: 潘毅桓
中國,江嶺。Photo credit: 潘毅桓
馬來西亞,蘭卡威。Photo credit: 潘毅桓
馬來西亞,適耕莊。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金邊鐵軌《邊緣一族》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Anacatesthesia,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Barter For Breadline,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Daily Supply,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Expectantly,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Lunch Time,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Severe Atmosphere,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Pool The Wisdom,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Take A Break,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The Smoking Man,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柬埔寨暹粒垃圾場《邊緣一族2》The Assembly, Cambodia, 2014,Photo credit: 潘毅桓
梅花棺材製作,Assembled, Muar, Malaysia 2015,Photo credit: 潘毅桓
梅花棺材製作,Inspection, Muar, Malaysia 2015,Photo credit: 潘毅桓
梅花棺材製作,Look At Me, Muar, Malaysia 2015,Photo credit: 潘毅桓
梅花棺材製作,Lunch Time For Us, Muar, Malaysia 2015,Photo credit: 潘毅桓
梅花棺材製作,Take A Break, Muar, Malaysia 2015,Photo credit: 潘毅桓
梅花棺材製作,Tools, Muar, Malaysia 2015,Photo credit: 潘毅桓
攝影師檔案
潘毅桓 Thomas Phoon
人文紀實攝影師
2018西班牙年度黑白攝影師大獎
3次獲得美國黑白攝影聚光燈大獎
美國國際彩色攝影大賽季軍
莫斯科國際攝影大賽季軍
PX3法國國際藝術攝影大獎賽榮譽獎
英國皇家攝影協會碩學會士ARPS
日本富士相機Fujifilm馬來西亞代言人
藝術畫廊Ilford Galerie攝影師
NISI攝影濾鏡馬來西亞代言人
富圖寶攝影器材FotoPro馬來西亞推廣代表
Luminar馬來西亞推廣代表
英國皇家攝影協會馬來西亞分會秘書及攝影專業名銜考官
中國長江地理攝影協會馬來西亞代表
攝影培訓及工作坊講師
欣賞潘毅桓更多精彩作品:
點擊欣賞Flickr
文中圖片均為潘毅桓本人提供,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0評論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