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倫敦/城市意象文學攝影集
2021-02-10
前 言
中英兩國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有着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至今已持續了數百年之久。
曾幾何時,中國的絲綢和瓷器令整個英倫為之傾倒,而發端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又使世界絲綢業和製瓷業脫胎換骨;中國出口的茶葉為英國人增添了諸多雅趣,英國人又別具匠心地將其調製成英式紅茶,風靡世界。
在全球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的今天,中英兩國的交流更趨頻密。英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全國有近 30 家孔子學院和 100 多所孔子課堂,數量高居歐洲國家之首;而中國共有約 15 萬留學生在英國求學,多於任何其他國家。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心相知,兩國間‘people to people’的交往,早已蔚然成風。
在歷史上首個中英文化交流年舉行的 2015 年金秋,來自世界華人攝影聯盟的 22 位中國攝影家齊聚英倫,他們深入倫敦街頭,走遍大街小巷,用獨特的視覺語言,記錄下普通倫敦人最真實、最溫馨的一個個光影瞬間,並匯集成冊。
這種以中國攝影家的視角講述的英國故事,本身就是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兩國人民的相親、相知提供了一個鮮活、生動的文本。
序
歡迎大家來到全球最受歡迎的城市之一,英國首都倫敦。
英國是一個具有各色風情的國家,如同《映像倫敦》這本五彩斑斕的書一樣,不同的篇章將讓您領略別具特色的英倫風景、建築和文化,其中反映了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也呈現了英國鄉村的美麗富饒。
英國也是歐洲的購物之都,不論是集市上的古着衣物、設計師品牌作品,還是藝術工匠們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應有盡有。
如果您熱愛音樂,在英國各個城市或小鎮都能找尋到和音樂相關的文化遺產,或是充滿活力的音樂會。如果您是一位體育愛好者,你可以在享有世界盛譽的場館中觀看英超足球,或者賽馬、橄欖球、網球、闆球等。在這本畫冊中,攝影師捕捉到很多這些英國特有活動的激動人心時刻。
在首都倫敦之外,英國還有眾多迷人的城鎮和村莊,都是攝影師拍攝取景的理想勝地。
布萊頓.霍伍市是英國最具活力和色彩鮮明城市之一,位於英格蘭南部海岸,離倫敦大約 70 公里,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海濱勝地,吸引着對各種藝術文化感興趣的國際遊客。這裡結合了現代與傳統,交融着格魯吉亞的裝飾藝術,以及現代與當代藝術的建築。布萊頓的皇宮是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也是歐洲備受敬仰的皇室建築之一。
布萊頓海灘也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以維多利亞布萊頓碼頭為中心,可全方位欣賞海濱景色。離海灘不遠的窄巷區中,坐落着一系列與眾不同的珠寶、古董店以及設計師小店。這些特色小店和令人驚艷的街頭藝術,使布萊頓成為攝影家汲取靈感的絕佳之地。
另一個與布萊頓可媲美的是巴斯,一座具有獨特魅力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從倫敦帕丁頓站坐火車 90 分鐘即可到達。巴斯是英國唯一一座有自然溫泉的城市,這裡數千年來都被人們視為休閒放鬆的最佳選擇之一。巴斯的建築風格簡潔大氣,從蜜糖色的皇家新月樓到普爾特尼橋都備受讚譽。
巴斯最著名的古羅馬浴場建於公元 70 年,是羅馬帝國時期建造的精美大型溫泉浴池,也曾是大型社交場所,現在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文化遺跡之一。人們仍可以走在有兩千年多年歷史的古羅馬街道上,走訪近在咫尺的鋪滿華麗彩色玻璃的巴斯修道院。
不論您走到哪裡都會受到英國人的熱烈歡迎,是這裡的人們讓您的旅程更為獨特美妙。誠摯歡迎您能親自到英國,體驗不同的景緻和文化,同時也希望大家能通過這本書中的美好照片感知英倫。
Jo Leslie 英國旅遊局中國事務經理
序
東方、西方,種族不同,膚色有別,語言相異,傳統殊途,文化思想存在巨大鴻溝,誤讀現象一直存在。要消弭偏見、加強認同,別無他途,唯有廣交流,多溝通。可喜的是,中英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交流已日趨密切,特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5 年 10 月對英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中英關係揚帆起航,順風駛入「黃金時代」。
同樣在去年的金秋十月,歐洲時報傳媒集團攜手世界華人攝影聯盟、中國工商銀行和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邀請了中國 22 位著名攝影家,通過他們的鏡頭,以東方人的視角,多元展示解讀英倫。
最後集納在這本中英雙語的城市意象系列攝影集《映像倫敦》中,成為又一個溝通中英文化、增進相互理解的認知平台。
歐洲時報傳媒集團一直以來致力於促進中歐之間的文化交流,在倫敦、維也納、法蘭克福、羅馬、伊斯坦布爾和馬德里都設有自己的分支機搆,是一家集中文日報、週報、德文月刊、中法英德四種語言網站、視頻節目、出版社、旅行社、文化中心和中文學校於一身的全媒體和傳媒文化集團。
在此感謝所有攝影家、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英國旅遊局、倫敦發展促進署、中國工商銀行、路路行、比斯特購物村、英國皇家攝影家協會,以及所有參與本書製作的人士。希望這本畫冊的出版能為中英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盡微薄之力。
總裁張曉貝 歐洲時報傳媒集團
序
英國皇室、英式下午茶、英超以及無時不在的陰鬱天氣,是人們對英國倫敦的直觀印象。
如果你慢下腳步,真正走進倫敦街頭的大街小巷,卻又能發現一個活色生香的多面倫敦。這裡有百年不變的街道佈局,也有引領潮流的英倫創意;這裡有含蓄優雅的紳士、淑女,也有狂放不羈的夜生活;這裡有香脆誘人的煎餅果子,也有土耳其的牛羊燒烤⋯⋯誠如英國作家、詩人塞繆爾.詹森所言:「生活所能給你的一切,倫敦都有。」
2015 年 10 月,來自世界華人攝影聯盟的 22 位中國攝影家,深入倫敦的大街小巷,用手中的鏡頭和一個個光影瞬間,記錄下這座城市尋常生活中的點滴片段。無論是草坪上奔跑的足球兄弟、街頭上驚險百出的飛刀雜耍,還是公園裡相擁的情侶、地鐵裡讀書人的那份專注,都透露着這座國際大都市背後湧動的活力與熱情,令人感動、振奮。
世界華人攝影聯盟是一個由世界各國華人攝影家共同發起成立的攝影組織,成員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日本、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聯盟旨在通過組織大型攝影采風活動、圖片展覽及圖書出版,以攝影這種最直觀的語言方式,搭起一座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樑。
希望這本畫冊的出版能為中英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盡微薄之力。
王苗 世界華人攝影聯盟主席
畫冊精彩摘錄 >>>
一位女士牽着氣球,走過大笨鐘 李舸/攝
倫敦印象
雨中的倫敦才能展現它真正的模樣。空氣中單純的濕潤恍若是它最獨特的體味,從未被擁擠人流中各式的香水掩蓋。夜幕下的倫敦,更像是一幕喧囂的黑白電影。你不知它何時開始放映,抑或何時結束。而當你真正在街道上頓悟自我的時候,你會發現身上再鮮艷的衣着也已經和這個城市的黑白灰三色融為一體。
當你踏上倫敦,這部電影便為你而演。
西敏橋上的表演藝人 陳海汶/攝
倫敦因泰晤士河而多建橋樑。這是落日下成群的海鷗與西敏橋 李舸/攝
即使是在千禧年後湧現的無數現代化建築的背影裡,也依舊能看見倫敦這座城對歷史的誠懇。憑着這份坦誠,被塵埃和污漬覆蓋的古老建築才能在浮躁的玻璃和不規則形狀的樓宇間保留一份驚艷的厚重的華美。
古老的聖保羅大教堂與現代商業區相映成趣,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朱建輝/攝
大笨鐘前的邱吉爾雕像 王苗/攝
泰晤士河
鳥瞰泰晤士河上的划艇 劉陽/攝
因為一首童謠《倫敦橋要倒了》,知道了英國有條泰晤士河。她哺育了英格蘭的文明,距離入海口 88 公里處便是文明的結晶——倫敦。漫步泰晤士河畔,上遊河道蜿蜒,下遊河面開闊,除了運輸貿易上的作用,現在泰晤士河上更多的就是遊人了。
夕陽下從泰晤士河邊的摩天輪倫敦眼看對岸 姜建/攝
白金漢宮
作為英國的皇室宮殿,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可謂是遊覽倫敦最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之一。它和著名的國會大廈、倫敦塔橋、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國際標誌。它同中國故宮、美國白宮、法國凡爾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一起,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殿。
白金漢宮前乘駕馬車 劉雷/攝
事實上,大部分來到白金漢宮的人都會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入內參觀,不過觀看一場在白金漢宮前庭區域舉行的女王衛隊換崗交接儀式也是不錯的體驗。
在皇家與國家的重大禮節場合,英國皇室還是會選擇用馬車出行 陳暉/攝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觀眾席 王衛光/攝
穿越時空的對話
很多人喜歡倫敦,是因為其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豐富的博物館資源便是其中最明顯的特徵。昔日大英帝國的全球擴張,將全世界最珍貴的寶物收入囊中,形成了全球最為精美的館藏資源,加之公共博物館免費參觀,這裡成為了本地居民和遊客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聞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館,訪客盈門的國家美術館,最富藝術設計氣息的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當代藝術先鋒泰特美術館,小朋友們最愛的科技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軍事迷們的帝國戰爭博物館,或者一個不經意間,走進小而精美的華萊士收藏館或者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無論是誰,似乎都能在倫敦大大小小上百個博物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個。
英國國家美術館前,坐滿休息的人們 劉偉雄/攝
倫敦國王學院 LV 國際巡迴展 李舸/攝
大英博物館中國廳中央牆上展出的敦煌壁畫 姜建/攝
宗教與教堂
倫敦,結合了夢幻與神奇,歷史與創新,漫步在倫敦街頭時常會忘記了自己身處何時,離歷史的榮耀遙遠卻又無限接近。相對於婚禮、洗禮和加冕等的盛況,寧靜、莊嚴、恆遠,才是教堂惠予倫敦最有價值的禮物。漫步倫敦,在教堂一個隨性的小憩就能體會如城市中小島般的安逸。同時,宗教的莊嚴神聖和與之衍生的奪目藝術作品,都讓人有別樣的感受和體會。
布萊頓皇宮.英國布萊頓 李舸/攝
何不做倫敦人
一千個生活在倫敦的人,心中必有一千種別樣情懷。不喜歡的人說,倫敦常年陰雨灰暗,冰冰冷冷;喜歡的人說,這裡文化豐富,總能找到樂趣。沒錯,他們眼中的倫敦,都是倫敦生活的一部分。
倫敦酒吧光景 陳海汶/攝
在倫敦某個火車站等車的婦人 於志新/攝
生活在倫敦,你不必在意自己的膚色、語言、服裝是否不妥,即使西裝革履,也可踏進酒吧暢飲一番,興致來了,也能在路邊狂歡一番,與街頭藝人來個二重唱。街角的咖啡館,永遠可見舉止考究的紳士和身着工作服的工人同在。擁擠的地鐵裡,時不時也會有政要和明星出沒與普通民眾同行。
倫敦給人的印象是紳士的,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許多年輕人渴望掙脫傳統,他們戴着大耳環,理着龐克頭,在街上特立獨行 姜建/攝
倫敦地鐵站內戴 V 怪客面具的男子 劉偉雄/攝
慢生活
約翰.列儂曾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離我們而去」。倫敦有着國際大都市的一切氣質,奔波其中的倫敦人,卻依然保存着生活本身的典雅和寧靜。
倫敦的慢,從城中的老建築和古巷子裡都能看出。除了金融城、科技城和東邊的開發區外,倫敦城的其他建築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灰磚青簷。如果看過倫敦的老照片,會發現很多滿是劃痕的膠片上的街道影像,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形,因為這些建築幾十年來從未大變。時間凝固在倫敦這些古老的建築中,現代倫敦人一直活在歷史裡。
公園綠地.英國森麻實郡巴斯 姜建/攝
有溫度的交通
紅色雙層巴士、倫敦「Mind the Gap」的地鐵標識、黑色計程車,這些儼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倫敦名片和城市記憶。
每天,在倫敦繁忙的馬路,以及地鐵站和火車站,都上演着各種各樣的故事。拿着鮮花趕在回家或是聚會的路上,國王十字火車站的相擁告別,開車焦急地堵在泰晤士河底隧道裡,每個人都與這個城市交集在一起,從這一頭走向另一個目的地。
倫敦地鐵上的乘客與地鐵車站的廣告畫人物 李舸/攝
巴斯小鎮時尚儷人 寇善勤/攝
布萊頓火車站 解海龍/攝
倫敦愛情故事
英國是個浪漫的國家,在這裡曾經發生過太多著名的愛情故事:愛江山不愛美人的溫莎公爵為愛退位;瑪格麗特公主和白金漢宮侍衛的真人版《羅馬假日》;伊莉莎白女王與丈夫相濡以沫六十餘載的雋永感情;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間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故事⋯⋯
倫敦的愛情,是情侶並肩坐在街頭,享受難得的倫敦陽光;倫敦的愛情,是持一杯英式紅茶時的低聲細語,輕輕訴說對彼此的愛戀和情意;倫敦的愛情,是跟着遍及這座城市的藝術氣息,在人海穿梭中來一個熱烈地擁吻;倫敦的愛情,是英國老牌紳士輕挽
優雅的英倫婦人,攜手看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卻不變相挽的雙手……
聖詹姆斯公園,曬日光浴的人們 李舸/攝
巴斯小鎮站在橋上的夫婦 王苗/攝
兒童樂土
英國作家、詩人撒母耳.詹森說:「如果你厭倦了倫敦,你就厭倦了人生,因為生活所能給你的一切,倫敦都有。」而這句話之於在倫敦長大的孩子們,意味着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豐富奇妙的人生之旅,換句話說,你想要給孩子們的一切,倫敦都有。
極限運動.英國倫敦 李舸
比斯特購物村,和卡通人偶玩耍的小女孩 王苗/攝
我為足球狂
作為首都的倫敦,更可謂是世界現代足球的中心,按照倫敦不同的區域分為不同的球隊,倫敦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支持着自己所在區域的球隊,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如北倫敦知名球隊阿森納、位於倫敦富人區的切爾西、球場是白鹿巷球場的托特那姆熱刺隊、作風硬朗的西漢姆聯隊、水晶宮足球隊……
在公園苦練球技的少年 王曉岩/攝
在倫敦飲茶
早在 16 世紀,英國皇室就興起了一股別樣的飲茶之風。貴族名媛們在午後時分總會聚在一起,沏一壺中國遠銷而來的伯爵紅茶,配上些還不及掌心大的精緻英式點心,道上你家長我家短直至日落,好不寂寞。
泰特現代藝術館,從咖啡廳俯視泰晤士河和聖 張風/攝
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下午茶時光 姜建/攝
玻璃里的倫敦
每年的聖誕節總讓我期待着還有甚麼驚喜藏在那片透明玻璃裡。微型小火車滿滿地載着情人的禮物,緩緩地在人造小山坡裡穿行,頂着那輕輕柔柔飄着的細雪;本該好好獃在案闆上展露鋒芒的廚房刀具,卻與水壺聯手成功變身為英姿颯爽、身披銀光的展翅貓頭鷹;沒有聖誕老人卻有大衛.鮑伊版十二星座聖鬥士,他們置身於神秘浩瀚的宇宙裡施展着五光十色的超現實魔法……
觸不到的建築 劉偉雄/攝
藝術的商店
逛英國博物館的禮品店是觀展之後不能省去的一個重要流程,與觀展這件事本身的重要程度不相上下。
新穎、有趣又充滿教育意義的商品給予一些經典藝術品以及博物館自身品牌新的生命,又把藝術融入現代大眾的生活。與此同時,各類跨界合作的產品研發也給了出色的設計人才一個機會,向世界宣傳了英國本土強大的設計能力。
倫敦龐德街 The Fine Arts Society 人物油畫 王苗/攝
國家肖像館 陳海汶/攝
邂逅街頭藝人
倫敦街頭藝術 劉偉雄/攝
倫敦街頭藝人 李舸/攝
智慧城市
在倫敦,手機有着兩種境遇。古老的倫敦地鐵是沒有手機信號的,這讓初來乍到的旅客或新倫敦人感到不適應——一進入地下,就失去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絡。有時給倫敦的友人打電話,遇到忙音,大多是因為對方在地鐵裡。可倫敦人似乎並沒有想要進行地鐵通信技術變革的意思。在倫敦地鐵裡,你會看到很多人選擇讀書看報消磨旅途時間。
古代藝術與現代生活 李舸/攝
忙裡偷閒也離不開手機 李舸/攝
閱讀之城
在倫敦,閱讀的習慣並不為學者和文學愛好者所專屬。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稚兒,從西裝革履的商界精英到拎着菜籃子的家庭主婦,都對白紙黑字那略帶溫度的觸感情有獨鍾。一整座城,用這種充滿詩意的方式,從容不迫地同網絡時代無孔不入的電子屏抗爭着。書與茶,閒雲同冷雨,彷彿從倫敦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分離,一同化作它恬然的墨香。
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內臨摹的優雅婦人 李舸/攝
大英圖書館 張風
大英博物館,坐在椅子上休息的人們 劉偉雄/攝
夜晚的魔葯
許多人難以忍受英倫三島漫長的冬季,其實是無法適應下午四點的日落,但倫敦人已經把這當做生活的一部分。
夜幕初降,你會在倫敦街頭看到腳步匆匆卻歡顏笑語的情侶,偶爾停下腳步在路燈下輕輕一吻。這座城市的白天太繁忙焦慮,只有夜晚才流露出感性而鬆緩的一面。餐廳門口排着長隊,酒吧裡人滿為患,剛剛下班的英國人總喜歡先喝一杯啤酒再決定夜晚的計劃。
行駛的巴士,等待的路人 姜建/攝
高登葡萄酒吧是倫敦最古老的葡萄酒酒吧,酒吧內保持着古老的山洞式的建築裝飾 陳海汶/攝
夜色中的倫敦眼 王苗/攝
西敏橋夜景 姜建/攝
0/240